随着第41个教师节到来,在青岛电子学校教师团队中,有三位刚刚结束支教的老师格外引人注目。她们将满腔热忱倾注于远方的土地,不仅带去青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经验,更用实际行动诠释着青岛的教育温度,赢得了当地师生和家长的一致赞誉。
王阿蕾:师者如光点亮边疆课堂
说起支教经历,王阿蕾的眼中闪烁着光芒,打开了话匣子。她一直怀揣着一个朴素而坚定的支教梦,希望用自己的知识和力量,为偏远地区的孩子们点亮一盏灯,让那些渴求知识的孩子看到更广阔的世界。2023年8月,这个支教梦终于照进了现实。当时,她从青岛电子学校来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二师西山农牧场子女学校——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担任初中部的地理学科教师,开始了为期两年的援疆教师生涯。
展开剩余76%在新疆支教的两年里,面对学生对知识的渴求,王阿蕾思考最多的,是如何做好日常教学做好、做实。她告诉记者,班里学生地理基础参差不齐,需要她在课堂上频繁的互动,用节奏变化调动学习兴趣。因而,王阿蕾在研究教材的基础上,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通过查阅资料丰富课堂内容,带着学生开展实地探究,探索启发式教学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这种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的方式,深得学生喜欢。
西山农牧场子女学校70%是青年教师,如何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是重要课题。王阿蕾老师到校没多久,便承担起“传帮带”责任,与青年教师吕梦婷结为师徒,倾囊相授教学资源、经验和方法,共同成长。在王阿蕾的悉心指导下,吕梦婷迅速成长,在各类比赛屡获佳绩。与此同时,王阿蕾还与三名学生结成帮扶对子,关注他们的心理状态和生活需求,传递着教育的温度。回望两年援疆路,王阿蕾感慨万千:一路学习,一路成长,一路收获。她坚定地说:“未来我会继续努力,为新疆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学生们的成长,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张美玲:新教学模式激发课堂活力
结束在甘肃省宕昌县的支教生活,张美玲重返青岛电子学校讲台。她常常在课堂上跟学生们分享在宕昌县的点点滴滴,激励他们珍惜当下的学习条件,懂得教育的可贵。作为一名拥有26年教龄的语文教师,张美玲怀着对教育的赤诚,于去年2月奔赴宕昌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全县唯一一所职校,开启了为期一年半的支教生涯。“那里的孩子格外朴实,尽管基础相对薄弱,眼中却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望。”这让她感到肩上的责任沉甸甸。
支教的那段时间里,张美玲一心扑在教学上,忙碌起来每周18节课,将满腔热忱倾注于课堂。那时,她刚在国培中系统地学习了“BOPPPS”教学模式,于是应用进日常课堂,用贴近生活的情境导入激发兴趣,通过小测验了解学生起点,再以问题驱动和小组合作推进课堂互动,使得课堂从沉寂变得活跃,讨论声此起彼伏。这种模式得到学校认可,更在全县教师培训会上推广。她还在课堂上推行小组评分机制,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既然选择了支教,那就全情地投入。在宕昌支教的过程中,张美玲与当地教师结对帮扶,发现学校缺乏录播室,难以参与教学比赛,便联系青岛爱心企业,捐建了一间现代化录播教室,已经成为助力教师能力提升的好帮手。虽然离开了自己支教的地方,张美玲心里始终还有牵挂,时不时地跟当地学生联络,鼓励他们努力学习,将来走出大山看一看广阔的天地。
李志芳:身兼多角色传递教育热情
李志芳是青岛电子学校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教师,凭借扎实的专业功底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辅导学生在省市国赛等各级比赛摘金夺银,荣获全国优秀辅导教师、青岛市教学能手、青岛市优秀辅导教师等荣誉称号,在青岛电子学校是公认的教学的一把好手。2024年初,她随队奔赴甘肃省宕昌县,进行为期一年半的支教。
支教期间,李志芳身兼多个角色,既是一名班主任,同时开展专业课教学,辅导学生参加比赛,同时兼任实验室管理员,日子过得忙碌而充实。面对学生们对计算机技术的渴望与好奇,她设计了既符合学生基础又具前瞻性的计算机课程内容,通过理论讲解与实操演练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操作、办公软件应用及编程入门等技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她还在学校开设了短视频剪辑课程,教授视频剪辑软件的使用、脚本编写、镜头语言等内容,激发了学生对新媒体的兴趣与热情。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宕昌支教的那段时间,李志芳身上还担着一项重要职责,便是要上好公开课、示范课,将优秀的教学理念与实用的教学方法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当地教师。她总能将主题课程与专业知识结合,深入浅出地把知识讲解清楚,并通过师生互动、巧妙提问调动课堂氛围,推动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与教学经验的共享。虽然为期一年半的支教已经结束,李志芳满心期待未来能有更多机会,再次踏上这样意义非凡的旅程。她说,自己愿意倾尽所能为教育事业添砖加瓦,用行动书写更多关于教育的动人篇章。
(半岛全媒体记者 刘金震 刘恺琦)
发布于:山东省北京炒股配资,炒股杠杆平台,摩根策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