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文|妍妍
编辑|妍妍
图片
《——【·前言·】——》古人常说'一语定乾坤',说话的艺术远比我们想象的要重要得多。
战国时期有个人,他教出来的学生个个能说会道。他就是鬼谷子,一位精通人心、藏身深山的神秘智者。他创造的攻心术让弟子们在诸侯国间纵横捭阖,掌控大局。
你是不是也很想知道,这些千年前的说服技巧到底有什么神奇之处,能让人不知不觉就按你说的做了?
图片
深山隐士造就纵横大师鬼谷子,真名王诩,战国时期卫国人。提起这个名字,很多人脑海里浮现的是那个住在深山老林里、留着长胡子的神秘老人。
他不像孔子孟子那样四处讲学,反而长期隐居在鬼谷山中。这种深居简出的生活方式,为他赢得了'鬼谷先生'的称号。
鬼谷子的神秘不仅在于他的隐居生活,更在于他那一手出神入化的说服技巧。他创立了战国时期影响最大的学派之一——纵横家。
图片
与儒家讲究仁义道德、法家强调法令刑罚不同,纵横家专注于外交辞令、权谋策略,是古代政治舞台上的一股特殊力量。
战国中期,七国争霸正酣,各国君主都急需能言善辩、足智多谋的人才来帮助自己博弈。鬼谷子的弟子们正好满足了这一需求。
图片
他们不拿刀枪,只靠三寸不烂之舌,就能在诸侯国间纵横捭阖,影响国家政策和战争走向。
鬼谷子最著名的弟子当属苏秦和张仪。这对'相爱相杀'的政治对手,各自在纵横术上有着非凡成就。
苏秦推动'合纵',联合六国对抗秦国;张仪则鼓吹'连横',劝各国与秦国结盟。两人运用鬼谷子的说服技巧,左右逢源,在列国之间如鱼得水。
苏秦的故事尤为传奇。他早年学成归来时,家人不但不重视他,还嘲笑他的学问无用。
图片
被冷落的苏秦痛定思痛,闭门苦读《阴符》,甚至用锥子刺大腿来保持清醒。
后来,他凭借一己之力说服了燕、赵、韩、魏、齐、楚六国结盟抗秦,被封为六国丞相,佩戴六国相印,风光无两。当他衣锦还乡时,曾经瞧不起他的家人全都跪地求饶。
除了苏秦、张仪外,鬼谷子还教出了军事奇才孙膑和庞涓。
他们虽然没有在外交舞台上大放异彩,但在军事领域的成就同样惊人。孙膑的《孙膑兵法》与《孙子兵法》齐名,对后世军事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图片
一听二问之心术鬼谷子为何能教出这么多叱咤风云的人才?他的秘密武器就是'攻心术'——一套能够洞察人心、说服他人的技巧体系。
这些方法看似简单,实则蕴含深刻的心理学原理,即使在今天仍然适用。
第一招:听之术。现代人都爱表达自己,却很少有人愿意真正倾听别人。
鬼谷子却明白,真正的高手往往是通过倾听来掌握对话主动权的。他教导弟子们:与其急于说服对方,不如先保持沉默,让对方多说话。
图片
听之术的精髓在于'以静制动'。当你保持沉默时,对方会因为害怕尴尬或想填补空白而不断说话。
这个过程中,他们很可能会泄露真实想法,甚至说出一些本不打算透露的信息。
苏秦就常用这一招。他在各国游说时,总是先了解对方国家的实际情况和君主的性格喜好,再有的放矢地进行说服。
这种方法在现代生活中同样有效。无论是谈生意、面试还是处理人际关系,先听懂对方的真实需求,再有针对性地回应,成功率往往更高。
图片
第二招:问之术。这是听之术的升级版。
当你通过倾听发现对方言辞中的破绽或矛盾时,不妨抛出一个看似无心的问题,引导对方自己暴露真相。
问之术强调的是'反诘求真'。当对方说话自相矛盾或心虚掩饰时,一个巧妙的反问可以让他们手足无措,不得不说出实情。
张仪就是这方面的高手。他能抓住对方话语中的漏洞,提出尖锐问题,让对方无法自圆其说。
图片
鬼谷子特别强调问题的力量。他认为,直接告诉别人答案不如引导他们自己思考。
当一个人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出结论时,这个结论会比别人告诉他的更有说服力。
历史上有个有趣的例子。秦国曾派张仪去游说楚国。楚怀王身边的大臣上官大夫对张仪十分警惕,劝王不要相信他。
张仪没有直接反驳,而是问了一个问题:'大王认为齐国和秦国哪个更强大?'楚怀王回答秦国更强。
图片
张仪又问:'那么大王为何不与强大的秦国结盟,反而要与较弱的齐国联合?'这一问让楚怀王无言以对,开始动摇。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运用问之术。
比如面对固执己见的同事,与其直接反驳,不如抛出问题:'如果按你的方案执行,可能会有什么风险?'让对方自己思考利弊,效果往往比直接批评好得多。
图片
故事之术
第三招:故事之术。这是鬼谷子最高明的技巧,也是苏秦、张仪等人常用的杀手锏。
通过讲一个恰当的故事或比喻,可以在不触碰对方自尊的情况下,让他们自己领悟道理。
故事之术的核心是'类比共情'。人们往往会抗拒直接的说教,但对故事却很难产生防备心理。
一个好故事能引发共鸣,让听者不自觉地把自己代入进去,从而主动接受故事中的价值观。
图片
春秋时期郑国的故事就是一个典型例子。郑庄公的母亲武姜偏爱小儿子共叔段,甚至帮他谋反。
叛乱平息后,郑庄公气愤地软禁了自己的母亲,并发誓'不到黄泉,不与母亲相见'。
这件事引起了朝野上下的不安。郑国大臣颍考叔想劝说郑庄公与母亲和解,但知道直接劝说很难奏效。他采用了故事之术,讲了两个看似无关的故事。
第一个故事说:'我听说有种不孝的鸟,长大后会吃掉自己的母亲。'郑庄公听了很生气,说这种鸟太不孝了。
图片
颍考叔接着讲第二个故事:'我打猎时发现一只獐子,它死后身上还留着一块肉没吃。猎人告诉我,这是獐子特意留给母亲的。'郑庄公听后沉默了。
颍考叔没有直接批评郑庄公不孝,而是通过两个故事让他自己意识到问题。结果,郑庄公很快就与母亲和解了。
这个故事展示了'类比共情'的强大力量。
颍考叔没有直接说'你不该跟母亲断绝关系',而是通过故事让郑庄公自己得出这个结论。这种方法避免了正面冲突,却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图片
古为今用的智慧鬼谷子的这三大“攻心术”虽然诞生于两千多年前,但在今天的社会中依然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无论是职场交流、商业谈判,还是家庭教育、人际关系,这些技巧都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沟通和说服他人。
现代社会中,沟通的重要性比古代有过之而无不及。
我们每天都在不同场合与不同人沟通,而沟通的效果直接影响到我们的工作和生活质量。鬼谷子的攻心术恰恰能帮助我们提升沟通效能。
在职场上,“听之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同事和上司的需求,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完成工作。
图片
“问之术”可以在会议讨论中引导团队思考问题的关键点;“故事之术”则可以让我们的观点更生动、更有说服力。
在销售和谈判中,这三种技巧的价值更是显而易见。
优秀的销售人员往往是最好的倾听者,他们通过倾听了解客户需求;通过提问引导客户认识到产品的价值;通过讲述成功案例让客户产生认同感。这不正是鬼谷子攻心术的现代应用吗?
家庭教育中,直接命令孩子'要好好学习'往往效果不佳。
图片
但如果讲一个成功人士如何通过努力学习改变命运的故事,或者提问'你觉得学习对你的未来有什么帮助',效果可能会好得多。这也是攻心术的应用。
鬼谷子的攻心术之所以历久弥新,是因为它抓住了人性的共通点。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人们都希望被理解、被尊重,都容易被情感打动。掌握了这些技巧,我们就能更好地理解他人,也让他人更好地理解我们。
值得注意的是,攻心术的核心是理解和共情,而非操纵和欺骗。
真正高明的说服,是建立在尊重对方基础上的双赢,而不是单方面的利用。鬼谷子教导弟子们的,是如何通过沟通达成更好的合作,而不是如何算计他人。
图片
《——【·结语·】——》鬼谷子的三大攻心术——听之术、问之术、故事之术,看似简单,实则蕴含深刻的人性洞察。这些技巧在现代社会依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
掌握这些方法,我们不仅能在各种场合更好地表达自己,还能真正理解他人,建立更健康的人际关系。
鬼谷子的智慧告诉我们:真正的说服不是强加于人,而是引导对方自己得出结论!
参考资料:《史记·苏秦列传》、《战国策》、《鬼谷子》、《春秋左传注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北京炒股配资,炒股杠杆平台,摩根策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